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疫情期间工程行业三大痛点,2020建筑业该怎么走

疫情期间工程行业三大痛点,2020建筑业该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0-03-23 16:22    阅读:

一: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一直以来都是建企的紧箍咒,你不低价中不了标,你低价了,要亏。虽然我们都知道低价中标“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但是只要是在低价中标这一游戏规则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其次尽管这几年的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工程定额一直没更新,而更恼火的是中标价格反而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优良的工程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你不觉得吗?

  中标价格低,进场后利润空间也被压榨,建设方出于成本考虑,进场前经过几轮优化,进场后还要拉着总包来出谋划策,这个工程做法取消、那个工程做法变薄一点!无梁楼盖取消暗梁,这是偷工减料,出了事就是谋财害命!还把责任分摊给了设计和施工单位!你不干,有人排着队等着干!你讲原则,那就准备饿死!不但增加了施工方难度,利润空间也进一步被压榨!由此有产生了不少豆腐渣工程!

  二:营改增的痛

  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面临的,却是一个更加麻烦的局面。因为,原来这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很多工程只能低价中标或低于成本价中标,也就是基本没有利润或者是项目到手的时候就是亏的。基本各公司采取的就是买材料不开票的方法。你去任何一个建材市场或厂家,开票一个价,不开票一个价。在以前的税制下,很多工程单位都不开票,反正税就是那3个多点,固定的,你自己能省的成本当然要省了。

  到了税改后,虽然可以增值税抵扣,但是你买材料时,如果想开材料票抵扣,就会面临材料费用上涨6个点甚至更多。另外,税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不说,还麻烦了(要求三流合一)。

  其次,营改增对承包商尤其是分包商的施工管理及利润率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工程分包甚至大包的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很难改变。由于预算造价中包含11%的增值税,承包商的压力不算特别大,因为他可以把担子甩给分包商,让分包商提供相关的抵扣发票,老项目3%的简易征收税率还能轻松应付。但是对于分包商来说,营改增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营改增后分包商面临的挑战巨大,从以前税率基本为零,到现在税率6%,甚至是8%;从以前运营一个公司就可以,到现在需要运营劳务公司、机械租赁公司、材料公司等等,所需要的日常管理运营费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所以,现在的工程行业已经陷入到左右为难的情况,完全按税务规矩办事,几乎是白忙活,不按规矩办,那就是违法犯罪,要坐牢的,你叫我们上哪里去说理去?

  三:违法分包

  我国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都明文规定建筑工程主体部分不能分包,分包的其他部分要经过业主的同意。但那是理想状态中的,而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比如:从一些企业的产值和人数上都能很明显看出端倪,例如某央企2016年产值为18612亿,该企业总人数约为25万,人均产值约为740万,这么高的人均产值不分包怎么可能完成?

  那么违法分包之所以长期存在,肯定是有根源的。我们都知道能够参与大型工程项目投标的特级资质、一级资质企业虽然在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劳务及机械设备资源方面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而资质级别较低的企业却往往拥有整合机械设备和劳务资源的优势,因此主体工程乃至全部工程分包(俗称“大包”)长期存在是普遍现象。